导演韦正携新剧《破事精英》做客知乎(《破事精英》开机)
Author
生成
海报
公众号名称

公众号描述

关注
导演韦正携新剧《破事精英》做客知乎(《破事精英》开机)
05-06

豆瓣7.1分——这是《破事精英》播出两周后的成绩。

对于一部诞生即有争议的作品来说,想要取得这样的成绩,意味着要比其他剧集付出更多努力。

《破事精英》是韦正在《爱情公寓5》之后第二次担任编剧的作品,他在微博上写道,比我想的高很多了。感谢低星评价警醒我们勿忘过去,感谢高分评价鼓励我们看向未来。

作为《爱情公寓》系列后的一次全新创作,韦正和《破事精英》都在经历一次冒险,同时也在闯关。第一关,就是不让《破事精英》背上类似《爱情公寓》的沉重包袱,让观众能够客观、理性地看待这部作品。

因此,当一些观众给《破事精英》扣上抄袭的帽子时,他果断在微博上发起约战:如有《破事精英》抄袭任何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泰剧国产剧的实证,可在微博里联系我,我逐一答复,有问题当众道歉,删除所有相关片段,并作为第一署名编剧,承担所有法律责任……有种来战。

十几天过去了,没有一个人能拿出实证。韦正告诉影视独舌。

从作品层面来讲,《破事精英》是对现实的一次切片,人们在职场和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,都能在这里得到纾解;它的实验性和创新性毋庸置疑,互动形式、双重结局、特摄手法、AI元素、歌舞形式,以及天马行空的道具,都让人们眼前一亮;它的群像戏丰富立体,每个人都能从破事部的七个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一面。

这几年,喜剧电影、喜剧综艺、脱口秀、喜剧小品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,唯独喜剧剧集(包括情景喜剧)遇到了巨大的创作瓶颈。

一方面是从业者稀少,投入的力量不足。另一方面是题材萎缩、形式老旧。可以说,喜剧剧集发展到今天,必须要做题材拓展和形式创新了。

《破事精英》的价值就在于它在做好喜剧本分的同时,把职场人真正的命题和困境写进去了。它用荒诞现实主义的手法,回归了文艺干预社会的传统。

某种程度而言,这部剧里倾注了韦正导演的很多执念,让观众傻乐的东西不难拍,但我想拍一部更有思考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作品。

以下为韦正导演自述:

反商业,但有力量

《破事精英》的剧本策划启动得非常早,大概在《爱情公寓5》播出的时候我就动笔了,那时疫情刚刚席卷而来。在那之前,我们已经经过了好几轮的内部策划。

其实在很多人看来,重开一个IP,并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,毕竟《爱情公寓》系列是一个在商业上非常成熟的项目,有稳定的受众和很高的播放量,且口碑不错,但我真的不想再拍了。在这一点上,我非常坚决。

一来,《爱情公寓》系列一直有很多负面反馈,我们不想总是纠缠在这些无意义的事情上;二来,一个IP、一套人马,总有创作枯竭的时候,而创作者需要有危机感。

再者,我需要表达新的主题、新的故事,书写新的时代变化,而《爱情公寓》系列显然无法承载这个需求。

道路有很多条,我们选择了最难的那一个。平心而论,《破事精英》不是商业上的最优解,但它承载了我的创作执念,而平台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信任和支持,没有干涉创作,这让项目的推进非常顺利。

我写剧本有一个习惯,写故事之前,先写大量的背景和人物小传。尤其是人物,我需要看他是不是吸引人,有没有成长的空间,能不能撑得住各种可能性。

因为《破事精英》是一部群像戏,每个角色的戏份都很足,这就需要人物有不断挖掘的潜能。

李佳航饰演的胡强,是人物塑造里的一个核心。他是破事部的经理、团队的领导者。基于他,我们推导出了他的几个下属的画像,比如年龄分布、性别分配乃至性格特征等等。

然后是场景。破事部不是一个典型的场所,它不是《我爱我家》里的日常住所,也不是《候车大厅》中的候车室,更不是《爱情公寓》里的公寓,现实中的公司是不会有破事部这样一个部门的。

如果说,《爱情公寓》里的公寓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,那么破事部就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、一个垃圾堆、一个避难所,是一个荒诞和现实的结合体。这个地方看起来很荒诞,但里边发生的故事,却很落地、很真实。

破事部场景草图

在荒诞中反映现实,是我在创作上的一个执念。因为在当下的创作环境中,这样的东西不是太多了,而是太少了。如果我作为一个已经拍了十几年喜剧的创作者,都没有决心去尝试,那还有谁愿意去做呢?

所以我一直说,我们挑了一条比较难的路。

具体难在哪里呢?首先,《破事精英》所探讨的严肃话题,是偏男性向的,这与当下盛行的她剧集背向而行。

其次,《破事精英》刻意避开了感情线。我知道在一个办公室里安排三对CP可能会很受欢迎,但我不愿意这么干。当然,在不影响核心表达的情况下,会适当做一些调剂,但它绝不会成为主菜。

第三,这部剧里涉及到的很多话题,需要一定的社会阅历才能充分理解。这就意味着,我们实际上放弃了一些低龄用户。

在这么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还要坚持,是因为我们想要做一部有力量的喜剧。

《破事精英》里的七个角色,都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,他们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抱团取暖,坚持工作和生活,这是破事部的团魂。

我希望观众看到的是,你再倒霉,也没有这帮人倒霉。如果他们都能重新站起来,那么你一定也可以。只要能够给人带来一点希望,那么这事儿就值了。

打工人的打工魂

很多人看到《破事精英》的主角都是《爱情公寓》里的熟脸,就下意识地以为这次合作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情。

其实不是,这部剧的演员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遴选。

我一直觉得,导演需要去逼一下演员,看他是否能在压力之下,产生更多惊喜。我有过表演经历,不太相信演员能够天生与某个角色达成某种契合。想要彻底融入角色,不花费大量的时间,付出更多努力,几乎不可能。

尤其是,喜剧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。比如,《破事精英》的台词量非常大,只要镜头给到演员,他就得开口。他们说出的每一句台词,既要有生活的质感,又要暗藏喜剧的包袱笑料,还要有喜剧的节奏。如何达到这一要求呢?只有练!没有捷径。

每个演员都要跟我进行一对一对词,我需要他们的状态达到最佳,也需要他们演出角色的记忆点。然后在这个过程中,我发现演员们都缺失了最重要的一样东西:职场人的心理和行为逻辑。

这一点,与表演技法无关,却是演员能否真正认识角色、理解角色的关键所在。

只有当演员亲身在办公室里加班到晚上12点,才能体会到全楼只剩下你一个人时的孤寂感;只有真正在高峰期挤地铁上班,才能体会到上班通勤时的绝望感;只有你的方案被客户一次又一次打回,你才能感受到上班时的恐惧、痛苦和绝望。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土壤,只有在这个土壤上生长出来的喜剧,才有现实质感,才能让观众有代入感。

因此,演员们在开拍前,都去了剧中Lisa的扮演者所在的公司实习,为期一个多月。当时我就对她说,千万不要认为这件事情是在走过场,你要给他们做实习生应该做的工作,要以真正员工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所有人,该骂的时候也不要手下留情。

实习过程中,演员们感受到最多的就是无力感和绝望感。因为他们刚去的时候什么都不会,PPT不会做,基本的职场技能也没有。那种感觉,就是真正上过班的人,才能体会到的。

这是他们进入角色的基础。有了这个过程,原来看不懂的台词能看懂了;原来get不到的职场吐槽,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。

这里要额外说一下金若愚的陕西方言,很多人认为这个角色说陕西话,与《武林外传》里的佟掌柜有些相似。其实不是这样的,我们一开始定的是河南话,但感觉不太理想,可能在韵律上,好玩的程度还是不如陕西话。也考虑过四川话,但《爱情公寓》里已经使用过了,所以我们都不太想用了。后来又试过东北话,但东北喜剧满地都是,缺乏新鲜感。所以,使用陕西方言,反倒成了最优解。

演员屠画是东北人,她特意为这个角色学习了陕西话,完成度很高。

在这部剧的创作过程中,我非常感谢演员的配合。因为我是戏剧出身,坚持传统的创作流程,演员试戏、一对一对词、剧本围读、体验生活等流程样样都不能少。所以从一开始,面试时不愿意试戏的演员就直接被淘汰了,对表演没有真正的热爱,对剧组没有很高的配合度,进不来《破事精英》的组。这个标准,不仅限演员,其他部门也是一样。

每次剧本围读,我要求所有部门的负责人都必须在场。

编剧组能够通过演员的现场表演,直观地看到每句台词的效果,然后做对应修改;

导演组能够对演员的表演形式和表演动作,适时提出意见,并提前构筑视听语言;

服装道具组能够更清楚地认识人物,将每场戏的人物造型具象化,把控好每场戏的造型和道具的细节。尤其对于喜剧来说,包袱响不响,有时候道具是重中之重,制作道具的人一定得提前做到心中有数。

剧本围读前后算下来进行了九天,这个过程帮助全组各个部门的人对剧有了一个统一的认知,做起工作来事半功倍,因为大家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力。

不把自己关到牢笼里

算上剧本创作前的策划时间,《破事精英》开拍前的筹备整整用了两年时间,拍摄用了六个半月。后期剪辑在拍摄期间就开始了,总共花费了一年时间。创作周期远超其他电视剧,但它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完成度。

《破事精英》的形式、影调、道具等方面都有较多的创新,这既是主创人员的一次实验,也是我一贯的追求。

应不应该在剧中融入一段歌舞元素,见仁见智。作为一个创作者,我的判断是,首先它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,能与当下的主流电视剧区隔开来。我始终认为,这种尝试且不论效果如何,都应该得到宽容,观众不能一边批评国产剧没有创新,一边否认我们所做的突破。

其次,一个故事的发展,会不断拉升观众的情绪,当这个情绪到达一定程度时,普通的形式很难继续将它推高了,这时候出现歌舞,能够有效地起到情绪爬升和主题升华的作用。

其实不只是歌舞,观看《破事精英》的过程,你会发现,它有时出现恐怖元素,有时又变成了悬疑片,还会有科幻片的味道,这都是创作者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。

这是我在创作上的一个观点:不要人为地框定某一个具体的类型和形式,那样会把自己关进牢笼里,不利于创新。

所以,《破事精英》的一大关键词就是:不限定。我没有去限定每集的时长,有的90分钟,有的50分钟,也有的35分钟;我没有限定故事的结局,像第16集就有实然和应然两种结局,观众一天只能刷到一种。讲过劳死的第18集,观众在晚上11点前看和11点后看,也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结局。

这是一种探索,只有不断尝试,才能发现真正的好东西。这也是一种惊喜,是《破事精英》给观众的礼物。

更重要的是,这是对自我的一种逼迫。比如,我们没有用传统意义上的片尾曲,而是拍了二十多个不重复的片尾剧。我要求每一支的形式和形态都不一样,但同时要符合那一集的主题。观众乐意看就看,不乐意看也不影响正片,我作为一个创作者,在这个过程中尝试了不同的流派,生发了很多创意。过程很苦,但思维得到了锻炼。

还有口是心非帽、巨无霸大炒锅、钉钉乐等让人眼前一亮的道具,都源自于不限定的秘诀。

喜剧需要革自己的命

讲过劳死的第18集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集,它体现了《破事精英》的一大基调:荒诞现实主义。

为什么荒诞?因为人的意识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身体,亲眼目睹自己的死亡。为什么现实?因为在心脏破裂的那一刻,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体会到那种心痛的感觉。

好的喜剧片应该能给人力量,这是我现在对喜剧的一个理解和定义。

坦白说,长篇喜剧的凋零,和短视频的飞速发展不无关系。长篇喜剧的创作者需要以一己之力,PK全网数百万短视频创作者的喜剧天赋,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挑战。所以在这个背景下,我们需要重新思考长篇喜剧的使命和目的。

让人开心固然重要,但长篇喜剧更要给人希望、温暖和力量。一言以蔽之,短视频、综艺提供不了的价值,才应该是创作者做长篇喜剧的根本动力,而长篇喜剧的厚重感,是它区别于其他喜剧产品的关键。

否则,即便你短期内可以靠爱情、CP、流量明星取胜,但时间长了你就会变得扭曲,会变成偶像剧、爱情剧,直至彻底降解为一个元素,喜剧片的类型从此消失。

这就又回答了最初的那个问题,为什么我没有继续拍《爱情公寓》,而是写了《破事精英》。

目前来看,我们或许在观众层面和市场层面付出了一定的代价,但也收获了相应的回报,更多人对我们的尝试持肯定态度。

《破事精英》将在本周收官,但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。第二季的后期已经进入收尾阶段,风格和第一季相比,又会有所不同。如果说第一季是立人物的过程,那么第二季则更偏重人物命运。

当然,它的荒诞感和现实性,一如既往。

【文/许心强】

本文由同城头条作者上传并发布,同城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同城头条立场,未经作者许可,不得转载。
阅读 19

第一次接受赞赏,亲,看着给啊

赞赏
0人赞赏
1
3
5
10
其他金额
金额(元)
赏TA
申请头条作者号

便民信息

更多

推荐阅读

热门评论
随便说点什么
发表评论